越剧《雷海青》是上海越剧院为中生代演员打造的一部原创大戏。它是上海越剧院近年来创排的又一台好戏,甫一亮相,即广受好评。该剧由杜竹敏编剧,肖英导演,王柔桑、忻雅琴、吴群、吴佳燕、盛舒扬等中青年演员主演。故事叙述了唐玄宗时代的山野乐师雷海青,因才华出众,得到深爱艺术的皇上赏识。在寻找音乐最高境界的同时,雷海青也在琵琶声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支柱。他虽然身份低微,却是一身正气,疾恶如仇,视死如归。他以纯真正直的本性、铁骨铮铮的气节,展现了“持净心如明月皎皎,存正气若天地浩然”的艺术家风骨。

越剧《雷海青》虽是一部悲剧,故事却讲得十分流畅,娓娓道来,顺理成章,情理交融。雷海青、梅妃、唐明皇、安禄山、罗衣等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流派纷呈,越味浓郁,舞台场面呈现大气简约。

越剧《雷海清》(摄影:唐淳)

该剧描写了千年来一直被戏曲界奉为“戏神”的民间音乐家雷海青的故事。他为寻至善之音奔赴长安,因善弹琵琶、谱新曲,经师妹梅妃举荐入宫,殿前献曲,点燃了梨园天子李隆基的壮志豪情,被赐封“梨园探花”,却因刚直不阿的个性,得罪了安禄山等权贵;唐玄宗虽爱其才华,更重其初心,权衡之下,忍痛将其逐出京城。心灰意冷的雷海青回到家乡,寄情山海之间,身心得到疗愈,在和渔民、采珠女交朋友的生活中吸取艺术营养,领悟到音乐的内在力量与真正价值所在。安史之乱消息传来,又听闻师妹梅妃投井自尽,雷海青义愤填膺,毅然逆行进京。他手持一把铁琵琶,身着一袭布衣,在安禄山的金殿之上,以一曲旷世绝唱,痛骂奸臣逆贼,唱出了百姓心声,唱出了对唐明皇时代的留恋,唱出了梨园人的浩然正气,唱出了音乐艺术的真谛。他的十指被怒不可遏的安禄山活生生斩断,在血肉模糊、疼痛钻心、生命垂危之时,仍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拼尽全身最后的力量,以手中的铁琵琶砸向安禄山,从而壮烈牺牲。剧本基本符合历史真实,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殊为难得。

范派小生、章瑞虹的爱徒王柔桑,饰演主角雷海青。在这出戏中,王柔桑是文戏武演,非常辛苦。她背上贴着的伤膏药,是带伤排练、演出的证明。入行30年,这一回,王柔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雷海青》颠覆了越剧女小生的文质彬彬的传统形象,集繁重的唱念做打于一身。一大段吃重的高难度形体动作刚完成,接下去就是一大段唱,综合小生、老生、武生等元素,王柔桑全身心投入,神形兼备、声情并茂,收获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王柔桑说:“这个戏演得很辛苦,也很过瘾。”为了演好琵琶圣手雷海青,她苦练了大半年琵琶,现在已能用琵琶像模像样地演奏几首乐曲。演这出戏,塑造这个人物,吃了苦,受了累,但技艺表现力和塑造人物的能力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值得!

展开全文

越剧《雷海清》(摄影:唐淳)

《雷海青》把一曲正气歌写成了抒情戏。虽然这出戏没有越剧常有的缠绵的男女之情,却抒发了师兄妹醇浓的手足之情。第三场雷海青被逐出宫门,师妹梅妃不能出宫送行,编导巧妙地安排了隔空送行的对唱,王柔桑饰演的雷海青和忻雅琴饰演的梅妃,一个范派,苍凉激越;一个王派,哀怨委婉。30多句的轮唱、叠唱、合唱,互诉衷曲,情深意长。雷海青唱出了自己的初心和理想,愿为艺术付出一切,包括生命;梅妃唱出了万般不舍、无奈与牵挂、祝祷。演员唱得肝肠寸断,观众听得潸然泪下。这一唱段是可以留得下、传得久的。

王柔桑进团2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演文质彬彬的书生,如梁山伯、焦仲卿等,最大的动作只有跑圆场。但在《雷海青》中,王柔桑展示了劈腿、吊毛、空手翻、鹞子翻身、高台滚翻、跪步、蹉步等许多高难度的形体功夫,来增强表现力。尤其是第六场,水袖功夫了得。雷海青的十指被安禄山用刀斩断,两条超长水袖的下半截变成了血红色。她用了几十个水袖动作:扬袖、立袖、旋袖、翻袖、摆袖、抓袖、舞袖……加上身体的扭曲翻滚,在视觉形象上外化了被斩断十指的疾痛和悲愤怒火。紧接着,他又铿锵有力地唱道:“累累碧血染丹墀,血肉模糊琵琶上。碎骨寸寸如火炼,热血直冲九霄上。”这四句唱,直抒心声,表达了自己愿用血肉之躯,反抗安禄山的坚定决心。全剧雷海青的唱词有近30段、150多句,王柔桑的嗓音明亮厚重而高亢,以情带声,几乎每一段拖腔结束,都获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在二度进京的路上,雷海青偶遇梅妃的侍女罗衣(盛舒扬饰演),当罗衣告知梅妃投井自尽的噩耗后,罗又以大段清板,抒发了当年师兄妹之间的骨肉深情,对梅妃牺牲有如万箭穿心之痛。30多句清板唱得有板有眼、徐疾有致,感情饱满,深见功力。全场鸦雀无声,当最后一句音乐介入,甩腔结束时,已掌声雷动。唱词写得好,演员唱得好,唱段位置安排得好,才能达到如此动情的艺术效果。盛舒扬唱的傅派非常好听,表演也动人可爱。可惜剧中给罗衣这个人物的戏份和唱段太少了,建议适当加戏。演唐明皇的吴群和演安禄山的吴佳燕,都是张派老生,唱演都是上乘的,也非常入戏。但两人演出了迥然不同的性格:一个是热爱艺术、爱惜人才、但沉溺于声色,不尽心治国,又不想得罪群臣的好人;另一个却是阴险狠毒、包藏祸心、笑里藏刀、伺机篡权的两面人。尤其是吴群演的唐明皇,在戏的开幕和尾声,出场时已是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成了个老迈龙钟的“太上皇”,垂暮衰朽,但对幻觉之中的雷海青,印象还是很清晰的,喃喃地说:“雷海青,孤到底没有看错了你;是孤看轻了你……”与天宝盛世时期自得潇洒的梨园天子的风采气度判若两人。这一台演员原本大多是同学,相互之间配合默契,主角、配角和宫女、卫士、渔民、采珠女、难民,个个认真,可喜地体现了上海越剧院中青年演员的“一棵菜”精神。这里,提一点意见供参考:当雷海青听到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出逃、梅妃投井自尽、安禄山篡位的消息后,下定决心,逆行而上,应诏入京。乡亲们知其此次进宫面见新皇,必定有去无回,大家阻拦不住,为他送行,生离死别,应当有一段感人的戏;而不是给逃难民众摆几组造型,让雷海青一个人穿行其中,这样的表演,缺乏感人的力度。

导演肖英也是戏曲演员出身的著名戏剧专家,深谙戏曲规律。她表示,越剧《雷海青》的演剧风格,必须遵循越剧剧种的艺术特色,以情感及精神层面的力量展现蕴藏于历史、时代与人心中的宏大气象,呈现为诗意、灵动、磅礴的抒情悲剧。肖英说:“在创排过程中,我们坚持虚实结合,保留越剧传统精华,进行当代性的审美表达。”因此,她在排戏过程中,很注意在总体构思布局之中演员主观能动性和特长的自由发挥。整台戏节奏起伏缓急得当,慷慨激昂处,令人热血沸腾;抒情细腻处,温润感人至深。舞台空间抽象、写意、干净,调度有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本场演出特意选用了雅江光电两款拥有超强色彩表现力与超高显色指数的灯具—领航S1与冥王星T16,为整场演出营造出了如梦似幻、细腻入微的光影效果,将传统越剧的艺术魅力与现代灯光科技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情感的双重盛宴。舞美设计季乔为《雷海青》创造类似电影宽银幕空间,空灵、简洁、写意,几何状的景片可以自由流动组合,镶嵌一条红色的线条,隐喻雷海青的生命线。张学伟的灯光设计巧妙地融入了越剧的传统美学,通过柔和而富有层次的光影布局,既突出了主演的风采,又不失群戏的和谐统一,为整个舞台空间赋予了深度和层次,让每一幕场景都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缓缓展开。以白光为主,色彩为辅,淡雅的舞台空间作为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在表现剧中人物情感转折的关键时刻,通过快速而精准的色彩转换,如从温柔的暖色调过渡到冷冽的蓝紫色,巧妙地烘托了剧情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音乐和服装、化妆、道具都非常注重时代辨识度,美妙得体。

这台戏在总体呈现上突出演员表演主体,艺术手段既传统又现代,既丰满又简洁。确实是一台具备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好戏的基础。希望继续打磨提高,有望成为又一台越剧的精品力作。

作者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