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答应我这三个条件,我就还你自由”。
祈盼的自由是近在咫尺,可是听完蒋介石的三个条件,张学良却是果断拒绝,
甚至懊悔早先自己是如何“瞎了眼”,才会与如此机关算尽的蒋介石称兄道弟。
那么,蒋介石开出的条件到底是什么?
三人纠葛,阴差阳错
保护神、恩同再造、知己
,这些都是张学良用来形容宋美龄的美丽辞藻,如此形容“兄弟的女人”,很难不说张少帅有馋涎之意,1927年之后不好说,但在这之前,张学良与宋美龄的关系绝对算不上单纯。
毕竟他们相遇的故事就正如电视情节所演的一般。
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
1925年6月14日
举行的鸡尾酒会上第一次见到宋美龄的时候,张学良就被她的曼妙身姿迷住了眼,舞会上有那么多一颦一笑都在给他传情,想要攀上这根高枝的女子,可张学良却偏偏相中了衣着一身粉红色紧身旗袍的宋美龄。
张学良主动端起一杯酒坐到宋美龄的面前,她没有拒绝,后来的上海成了两人秘密约会地,
俊男靓女并排走在上海街头
,所有看到的人都在说般配。
只可惜,宋美龄虽然对这位年少有为的少帅产生了好感,可
张学良却绝对达不到她对结婚对象的要求
,既然不能如愿,干脆就一刀两断。因此在张学良要离开上海的时候,宋美龄没有送他,两人最后一次约会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坚决的背影。
再见面的时候,宋美龄已经不是上海名媛,而成了蒋介石的夫人,张学良也不再是少帅,而是子承父业,成了正儿八经的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
“老情人”再次相见的尴尬没能抵过蒋介石看见张学良时两眼放光的热情
,他当然不可能对二者的前尘往事一无所知,但是这块“香饽饽”对自己的大业有用,蒋介石必须佯装宽怀大度,对着张学良笑意盈盈,可其实他热情对着的根本不是
“空有皮囊”的张学良
,而是其背后的东北。
1927年8月,宁汉合流已成定局,可惜的是,蒋介石的路并不好走。北伐军刚在徐州遭遇惨败,控制南京的桂系军阀又与何应钦联手,发动了新一波的“倒蒋”风潮。
所有人都在逼老蒋“下野”,被逼无奈的蒋介石在8月13日通电
“决心归隐以谢天下”
,可话说一套,蒋介石的心里根本就放不下对权利的向往。
他在9月份的时候以“考察学习”为名东渡日本,但这只不过是蒋介石为扩大自身影响,思考如何再度出山的蹩脚理由。1928年的1月9日,逮到机会的蒋介石打着“会师北京,扫除军阀”的口号再度出山,统治东北四省,坐拥丰富矿产的张作霖就成了蒋介石的头号劲敌。
在这件事情上,
关东军“帮了”蒋介石一把。
1927年日本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弥补这一损失,日本方面将补亏之黑手伸向中国,给张作霖无限施压让其交出铁路建筑和经营权。
铁路是中国的大事,怎么可以假借旁人之手?
面对日方的步步紧逼,张作霖始终采取回避态度,日方认为以张作霖夺取东北已经不现实,本着“得不到就毁掉”,在1928年6月3日的凌晨,用一把埋在沈阳车站西北皇姑屯附近铁道的炸药炸死了张作霖。
他用一句
“叫小六子快回奉天”
让张学良成为了大权的继任者,对手换了人,蒋介石的夺取之路也是迅速更迭了计谋。毕竟谁都知道,伸手不打笑脸人。
东北易帜,纷争开始
一边是陷入混沌的北方局势,一边是日本赤裸裸的横暴野心
,张学良不可以不为手下的40万兄弟考量
,于是在稳定完局势之后,他便开始了与南京方面的谈判。
可其实日本人的狠毒惊到的不只是张家,蒋介石在6月3日从石家庄南返途中听闻张作霖被炸死的消息亦是深感恐慌,他担心东北的国防不尚稳固,又担心奉军主力依旧占据军粮城,随时可以与日军联手取自己的项上人头。
内心焦躁不安,索性蒋介石的理智尚且在线,他意识到武力进军东北,他的胜算只有五成,于是他抢先一步,主动公开表示愿意用政治方式解决东北问题。
张学良也是这样想,他不愿见到国土沦丧,为了表明自己和谈的诚意甚至在7月中旬将全部的奉军调回了关外,与蒋介石会谈之后,张学良甚至电告麾下
“愿对国民政府服从到底,东北将于7月22日举行易帜”。
只可惜,作为一个重视政治现实的人,在与张学良的易帜谈判中,蒋介石看重的只是东北尽快易帜,至于东北代表所提出的条件只是
虚与委蛇
,做出口头上的让步。
蒋介石的龌龊心思张学良没有想那么多,他只希望国土能够紧紧握在中国人的手中,于是当日本悍然干涉中国内政,发表“南京政府含有共产色彩,其地位尚未稳固,东北无有与其联系必要”蓄意阻挠东北易帜的时候,张学良还是突破层层阻碍,在12月29日上午发表了“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的宣言。
东三省完成易帜,得偿所愿的蒋介石也是再做面子功夫,致电嘉勉
“捍卫边疆,并力一心,相与致中国于独立自由平等之盛”
的豪言壮志,为了演绎的更加真实,1930年9月国民党中央四中全会召开的时候,蒋介石还亲邀张学良参加。
于凤至刚一走下专列,宋美龄便快步迎了上去,结结实实的给了个拥抱,日后的几天都是形影不离。
身为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绝口不提与张学良的那段露水情缘,而是与于凤至结为干姊妹,张学良就这样成为了宋美龄的“兄长”,所有人都在为
强强联手
的亲上加亲歌颂,可其实,只有蒋介石知道这其中的门道。
兄弟不兄弟的根本不重要,他需要的是张学良助他一臂之力,在国民党内部的军阀混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坐稳最高权利所有者的位置。
东北军的实力是有目共睹,蒋介石打败了军事威胁坐稳“王座”,可
其实张学良也有“称王”的实力
。在1928年的时候,张学良的顾问土肥原贤二曾经劝诱张学良宣布东北独立,可他却说了一句“你忘了一件事”。
“忘了什么?”
“你忘了我是中国人”。
民族大义让张学良放弃了自己赤手可得的滔天权利,但蒋介石做不到。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早有准备的炸毁北大营西侧柳条湖,在爆破完成后,他们逼迫两名中国百姓穿上东北军士兵的服装后,开枪将他们打死,营造中国军人炸毁铁路的假现象。
明眼人一眼就能识别日本人意欲发动战争的雕虫小技,可被共产党纠缠焦头烂额的蒋介石却深觉这是良机,高举“不抵抗”阴谋,撕开了日军侵略中国的第一个口。
三项条件,尽显阴谋
执行不抵抗的是张学良,因此所有铺天盖地的指责与辱骂都落在了他身上,可其实
张学良根本就是为蒋介石背了黑锅
。因为早在8月16日蒋介石就给张学良秘密发送了一条电报。
“无论日本军队如何挑衅,吾方都应力避冲突,不应用自己逞一时之快,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介石知道国家就是张学良的命脉,因此他以此拿捏,张学良只能忍气吞声。可事不出二,一次“被当枪使”已经让张学良看清了
蒋介石羊皮之下的豺狼之心
,不可缝合的嫌隙就此生出,也正因为这样在中共屡抛联合抗日诚意,蒋介石依旧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时候,张学良才联合杨虎城发动“兵谏”。
可即便毫发无伤的将蒋介石送出,张学良依旧又一次着了他的道。他打着兄弟情分让张学良护送自己回南京,可到了南京就脸色一变,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复仇。
张学良以为蒋介石泄泄愤这事很快就能翻篇,可当日子一年又一年过去,蒋介石却丝毫没有释放自己意思的时候,张学良这才意识到,什么
兄友弟恭、宽怀大度都是假的
,在他蒋介石的心中,自己根本就是一块用时巧言令色,弃时与“垃圾”无益的踏板。
他不再寄希望于蒋介石幡然醒悟,只愿日本投降蒋介石再无软禁自己理由的时候,能够给自己自由。
幸运的是,碍于多方压力蒋介石却是给了张学良自由的选择,可释放之前的三个条件却是想要将张学良身上的价值彻底榨干。
承认发动西安事变是听信了中共谗言、交出九一八事变之前蒋介石的发来的电报、自由后立即出国。
蒋介石这样做摆明了是
要将张学良连带着自己内心的肮脏一同抹去
,但错误就是犯了,事情就是做了,他蒋介石凭什么将自己摘的干干净净?若是真让他得逞,那因为蒋介石错误决断而殒命的中国同胞又算什么?
张学良答应不了,内心的冲动甚至想让他怒骂蒋介石一通,但他忍住了。九一八事变中了蒋介石的道造成的恐惧代价,张学良一辈子都忘不掉,他不可能再做昧着自己良心的事情,
西安事变是自己的选择,他绝对不可能往中国共产党的身上泼脏。
因为在经过这系列的事情之后,张学良心中已经像明镜一般知道了谁是好,谁是坏,谁是黑,谁是白。事情是自己做的,张学良扛下了这份责任,直到1990年才恢复人身自由。
即便张学良最终做下了出国的选择,但自己选的和蒋介石给的不一样,至少他这一次站在了正确的一端。有人曾经好奇张学良晚年为何不在祖国大陆定居,反而选择客死美国檀香山。
可其实在1991年3月张学良流露出回祖国大陆省亲意向的时候,
江泽民同志
还特意发表了“你们应该开个会,研究研究这个问题”,最终派遣其旧部吕正操赴美相迎。
旧部袍泽相见,又有邓颖超亲写的欢迎信,大陆方真可谓是诚意满满,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即便张学良也有心回东北老家瞧一瞧,最终也未能如愿,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已经发生的历史无可挽回,张学良的功过定位每个人的心中也自有自己的决断,只希望
“有家难回”的事迹不再发生
,只期盼“游子”可以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